針對環保團體指控麥寮海水淡化廠興建拖延,台塑集團發布說明稿表示,麥寮海水淡化廠由台塑化規劃興建,原預估經費54億元,惟興建期間遭遇新冠疫情、全球貨運塞港、以哈戰爭部份以色列技師返國參戰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,迄今已投入逾68億元經費,興建期程延後實非台塑化所能掌握,況且海淡廠延後完成也沒有產生環境污染,根本不構成開立罰單處分的要件。
台塑集團強調,考量海淡廠屬高用電、高排碳製程,生產1噸海淡水要用4.2度電,排碳量達 3.334 kgCO2/噸,遠高於工業水排碳量 0.175 kgCO2/噸,海淡水排碳量是工業水的19倍,依麥寮海淡廠環評要求最少年產1,700 萬噸,每年排碳量達5.7萬噸,除不利於氣候環境外,也加重整體電力負荷,加上近年來國內亦未發生缺水現象,因此海淡廠應作為枯水期或缺水期間的補充用水,並不合適為主力用水。
不過,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象頻繁發生,不能排除我國未來可能遭遇嚴重缺水情形,台塑企業將依規劃期程於今年9月30日前完成麥寮海水淡化廠的興建及試車工作開始營運,作為缺水時期的補充用水。
台塑集團指出,企業為補充枯水期供應六輕工業園區不足 345,495 噸/日時之自籌替代水源,並響應政府多元水源開發政策,因此以循環經濟概念取用電廠之溫排水為水源,規劃由台塑化興建麥寮海水淡化廠。
然而,其實台塑企業十分積極在推動節水及水源替代方案,主要透過製程用水減量、節水管理措施、降低蒸發損失及廢水回收再利用等,降低對地面水資源的依賴,台塑企業麥寮園區日產量雖增加,但用水量卻逐年降低,至113年已投入14億元完成30套水回收再利用設施,每日平均用水量由96年30.6萬噸降至113年18.6萬噸,平均年降幅22%,每一滴水使用12.9次。
台塑集團指出,台塑化經全力與IDE公司溝通後,海淡廠已於去年10月31日前完成設備安裝,隨自11月1日起即進行九個月主製程試車及二個月送水至使用端(公用廠)測試,可於今年9月30日完成興建(含試車)。(工商時報2025.6.23)